儿童美育 做到的和没做到的

儿童美育 做到的和没做到的


来源:中华书画网  作者:高素娜

  “当孩子画画时,老师可以有适当的辅导、指导、必要的示范,但不可以代劳。”杨红说,创造力的培养比知识积累、美感培养更重要,艺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开发创造力。强调画得“像”是我国美术教育的最大问题。老师和家长都强调要“像”,所以孩子们一开始学画就学技法。可是,“像”就是复制,复制与创造是背道而驰的。如此,美术教育就变成一种“术”,而不是“美”。

  一直负责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的郑勤砚副教授认为,艺术教学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充满想象和经验丰富的儿童,其重要意义在于让孩子快乐成长,对生活充满好奇与想象力,对他人怀有善良和关怀的心。在孩童时期,即唤醒他们对世界、对人性美的感悟。真正好的艺术教育课堂,应带给孩子平实、朴素的美感,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充满童真和智慧的心灵。教育需要想到的是更长远的计划,而不是追求短视近利的速成果实,从而牺牲最重要的启发意义。从教育的角度来考量,学习态度的养成,远比学习成果更重要。

  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艺术编辑室主任姜晓鹏看来,美术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培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手段。“美术教育的本质不是画画,不是技术性训练,是观察力、想象力的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越强,学习能力也一定越强。但专注力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做到的。因此,家长和老师都不应急功近利,否则达不到任何效果。”姜晓鹏说。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这些年大声呼吁“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他将自己在教育实践和学习中的理解、感悟概括为5个“养”字,即慢养、牧养、顺养、素养和调养。“教育更像是农业,教育者是在耕种人生,容不得一点马虎。美术教育的熏陶和积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五养’均不可缺。”

  目前,我国的少儿美术教育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尚无系统的教材和理论,尤其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幼儿美术教育更为薄弱。因此,加强对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视,正视思想启蒙,让少儿的艺术修养回归生活才是教育之道。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全科教师,我们能不能学?
·下一篇文章:“起跑线恐慌”并非矫情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jygc/151214124436J9G24762345JJ7GEKG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