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
七、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
第一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第二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案例:陈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陈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第三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第四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案例:陈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第五数落孩子的不是。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第六预言孩子没出息。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案例: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第七代替孩子做选择。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第八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第九总是担心孩子。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案例: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
第十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八、家庭教育的七个要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父母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家教呢?
第一要德育为首,不要重智轻德。重智轻德是一种普遍倾向。许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分数,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以及理想、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奖惩随其考分高低而起伏。考好了,笑逐颜开,有求必应;考差了,阴云翻滚,横眉冷对。弄得许多孩子心力交瘁,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优秀的家长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益于社会的合格人才。“马家爵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震惊和反思。
第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不少父母对孩子实施超前教育。一岁教识字,二岁背古诗,三岁学计算,还要教外语。课本没弄懂,又去听奥数。还有钢琴、舞蹈、绘画、书法等各类艺术特长班,庄稼生长有季节,孩子成长有过程。揠苗助长会使庄稼枯萎,教育孩子急于求成,其结果是欲速不达。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为孩子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舒适的教育环境。
第三要以身作则,不要其身不正。俗语云:“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有些父母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不足,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会高大?他们的教育话语怎能有分量?因此,父母首先要正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爱憎分明、乐观、自信、开朗、友爱的榜样。这样,当孩子每天“阅读”着父母这部大书时,必定会受益匪浅;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会自然形成,家庭教育也会事半而功倍。
第四要民主和谐,不要家长专制。受传统影响,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与“顺从”,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父母打骂管教孩子是自家的私事。孩子没有隐私权:信件被拆开,书包和口袋被搜查,抽屉的锁被撬开,日记被偷看,行为被跟踪--这些做法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人格与自尊,而且也大大削弱了家长的权威,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性。目前,社会需要民主和谐,家庭也需要民主和谐。家长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倾听孩子的不同见解,倾听孩子的苦与乐诉说,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第五要家校协作,不要我行我素。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怕子女吃苦受累,学校搞点劳动,怕累着;做卫生,怕孩子脏着,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甚至对学校和教师横加指责,造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深刻裂痕。实际上,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密切合作。家长要注重家校联系,要通过校访、电话、书信等形式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从而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
第六要协调一致,不要随意施教。家庭教育往往有这种情况:父母要严格要求,而祖父母(外祖父母)却流于迁就;有的主张“教育成才”,有的却说“树大自然直”,如此等等,互相矛盾,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应该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孩子的家长要在施教之前通过学习、分析、交流而达到统一。不是谁年龄大、辈分高就听谁的,而是谁的意见科学,符合孩子的实际就听谁的。家庭成员有了科学的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有了统一协调的行动,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第七要严爱有度,不要打骂溺爱。不少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这本是无可非议,人之常情。然而,孩子有一点小错误,有些家长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打骂孩子;反之有些家长包庇孩子,忽视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两种方式都是教育的失误。合格的家长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要严爱有度,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要关心和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促使孩子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上一篇文章:家庭教育应该“润物细无声”
·下一篇文章:让孩子相信“我能行”的巨大力量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zhfm/1521211394652E446A98E7099C2I3E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