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建设和谐校园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以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建设和谐校园


栏目: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作者:刘龙海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思想文化基础,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和谐校园,为和谐社会构建打好思想文化基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人的所有创造物。文化塑造国民的性格、精神和思维方式,对于国民心理、意识、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是持久的、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崇尚和谐,追求社会和谐为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塑造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大学人才济济,知识密集,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是文化传播、创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发展高雅文化,大学既可以充实和丰富和谐文化,又能够引领和推动和谐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思想文化基础。

  建设和谐校园,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价值内核,应贯穿于和谐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

  建设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和谐校园建设应围绕学科发展、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几方面积极开展:

  一、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高校要保持各个学科之间布局合理、互相支撑、协调发展,这是学科建设本身的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保证。在学科建设中,人事部门要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在对不同学科人才的评价与管理方面多做工作,把不同学科的人事工作协调起来,促进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为此,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教职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对学生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要坚持培育和发展一种“待同学为朋友”的师生关系,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切实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教育工作者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此外,实施人性化管理,要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各项工作、活动以及制订有关政策时,教育者要多作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和谐环境文化既是和谐大学文化的重要体现,又是和谐大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和谐环境文化建设中,除了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注重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此,应着力做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切实加强思想舆论环境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据人的身心协调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心理环境建设,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师生心理和谐;注重处理好物质与文化、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关系,把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物质与文化的相互渗透、有机统一,从学校自然环境特点和人文环境特点出发,精心规划校园环境,使人文氛围与特色渗透到学校的自然环境中,使学校的自然环境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内涵发展。注重内涵发展,就是学校内部教学、行政、后勤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重在固本,夯实基础;就是力求质量、效益、结构、规模同步提高;就是专业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就是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加强。(作者系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大学:真正的竞争力在文化的力量

    下一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