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珍藏300多书画珍品 几成书画博物馆

杭州灵隐寺珍藏300多书画珍品 几成书画博物馆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林梢青、程瑞鑫

董其昌的书法真迹。

明代菩提叶《庄严三宝图》。

    在千年古刹杭州灵隐禅寺,到底珍藏了多少文人墨客的书画珍品?这个谜正在被慢慢揭开——日前,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中心开始进行一项名为《灵隐寺藏书画鉴定、研究与保护》的课题研究,专业的书画鉴定人员由此进入灵隐寺。这是灵隐寺首次对寺藏书画进行全面而严谨的鉴定。

    据悉,从3月25日至今,专家们已经进行了4批共384件寺藏书画的鉴定,结果让他们大开眼界——在年代跨度一千多年的墨宝中,敦煌石室所出的隋朝《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历史最悠久,至今已有1400多年。它完好无损的模样,打破了“纸寿一千年”的定论。此外,还有历朝历代的名家作品,董其昌、康有为、吴昌硕、弘一法师、潘天寿、谢稚柳、谭建丞、陆抑非、沙孟海、唐云……几乎就是一个中国书画博物馆。

    寺藏书画“宝贝”真不少

    从3月25开始,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中心的任道斌、吴敢、林海钟等教授、博士走进了灵隐书画宝库,结果,惊喜一个连着一个——敦煌石室藏唐人书《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静静躺在展厅中,纸张坚韧完好、轻盈光洁。通过那端庄严谨而又精熟优美的书法,现在仍然能够感觉到抄经人娴熟的技巧。

    这是目前所发现的灵隐寺所藏经卷中最古老的一件,在它身上,1000多年的岁月就好像一溜烟似的,毫无痕迹地过去了。“一般认为纸张的寿命最多只有一千年,但这个作品起码有14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完好无损,极其难得。”鉴定中心主任吴敢告诉记者。

    此次,专家的鉴定把这件“好东西”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一个朝代——“这个手卷一直被认为是唐代的,但我们认为,这是隋朝的。”吴敢博士告诉记者,唐人写经一般是成熟正规的楷书,但这个手卷中不少文字笔画却保留了明显的隶书意味,更接近于隋代的风格。

    “唐代保存下来的作品已经很珍贵,隋朝的那就更是稀世珍宝了。”鉴定中心顾问任道斌教授说,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非常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从经卷上的文字记录来看,它来自于上世纪轰动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敦煌藏经洞。据浙江省博物馆有关专家介绍,由于气候干燥等原因,敦煌藏经洞经卷保存的时间都特别长,最早可到西晋时期。灵隐寺的这个手卷原是晚清诸暨人陈季侃的藏品,他在甘肃为官时,收藏了很多敦煌藏经洞的经卷。

    明代董其昌所书《金刚经》册页也令人惊喜——起首两页有乾隆御题“香光法宝”、“永镇云栖”。这本册页是万历二十年(1592年)董其昌为荐亡父母而捐给云栖寺的,原是云栖寺的镇寺之宝,后归于灵隐寺。乾隆皇帝对此手抄本爱不释手,七下江南时,有六次专门赴云栖寺观赏真迹,每次观后,他都在手抄本后手书诗文一首。

    书画保护工作马上启动

    记者了解到,如此大规模、系统地对寺藏书画进行疏理,在灵隐寺历史上还属首次。

    说起这次整理工作的缘起,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监院光泉法师说:“主要是部分文物在展览中,关于真伪引起了一些争议。”他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有专门的清单记录书画的来历和名目,但从来没有机会找人鉴定过,也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到底如何。”

    据记者了解,古刹灵隐寺建于公元328年,在近1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寺院内留存下许多珍贵文物,大致包括三类:书画、瓷玉和法物。其中,书画作品的数量最多,据初步统计,起码有700多件。灵隐寺希望准确认识这些书画的价值,给予它们更好的保护。

&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民国”总统工笔画 亮相厦门书画展
·下一篇文章:北京市798艺术区计划将“地盘”再扩大一倍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artxw/0751875855H1G2JD1IEK3D45FH8ED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