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幕

迎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周和平在“再造善本续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古籍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前后有三批9859部入选或被推荐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0家古籍收藏单位成为或被推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普查平台研制完成,正在全国古籍保护中心推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全国省级以上图书馆举办各类在职培训班超过350期,有超过1000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数千位学员参加培训,古籍保护工作初步具备了一支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队伍。2010年,文化部还命名了首批12家国家级修复中心,承担珍贵古籍的修复工作,文献修复师资格认证制度逐步推进。针对西藏古籍保护的现状,文化部启动了“西藏古籍保护工作”。《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工作已经在十一家省中心和三家收藏单位启动。我们期待的中华古籍的海外回归也初见成果——今年5月20日,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影像数据库在国家图书馆网站面向公众开通。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善本正在由国图参与数字化,即将在年底前在国图网站上开通服务。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古籍保护从经验到科学的实践上又有了新的起点。

    古籍原生性保护的同时,以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为典范的古籍再生性保护也在大力推进,继《中华再造善本》圆满完成编纂出版后,2008年《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工作启动,目前已完成百余种古籍的制作,以全国古籍联合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数字化项目也即将全面铺开。古籍既安全传承又方便使用的局面开始形成。

    今年是中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举办。展览以“保护古籍,从我做起”为口号,展示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推荐进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85家单位的300部珍贵典籍。展览分为“传承文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成果”、“楮墨芸香——推荐《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珍品”、“完善典藏——推荐第三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介绍”、“永驻书魂——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巡礼”、“任重道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未来的发展”五个部分,同时配以古籍修复、古纸制作、甲骨传拓、雕版印刷等动态展示,全面展示了古籍保护的成就。

    此次展览的展品从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归义军时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序》血书写本、近年出土于和田地区唐写本《孝经郑氏解·卿大夫章》、目前所见最早的皇室宗谱宋内府写本《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到开本宏大、行格疏朗的明代内府刻书《饮膳正要》、明弘治十一年(1498)华氏会通馆《会通馆集九经韵览》、四库底本《西清砚谱》、《河东柳仲涂先生文集》、四库零帙《续资治通鉴长编》、文渊阁本撤出之书《日知录删余稿》,从汉文古籍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的珍贵典籍,从敦煌遗书到碑帖舆图,向我们述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各民族共同构筑共同精神家园的历程。而西方早期印刷品拉丁文摇篮本《节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等的展示,反映着中外文化长久以来的交融。

    今天,国家图书馆设计制作的“中国古代书籍史”在全国十家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汉字:文化津梁,中国奇迹”在五家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同时向社会开放。这是国家图书馆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一贯宗旨,联合各个单位共同开展文化建设,共建书香中国,传播知识,实现资源共享,贯彻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建设精神的重要实践。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是国家的幸事,民族的幸事,是延续我们民族之魂的事业,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上一篇文章:百余件齐白石真迹亮相江西 市民可免费参观
·下一篇文章:《富春山居图》有望明年7月在台北先行合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artxw/106161683D7D96BD7CAHIFKGJ748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