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360年的合璧期待
来源:中国收藏投资网 作者:简飞
《无用师卷》的命运稍显搞笑。
1745年,乾隆得到一幅《富春山居图》,认为该画“笔墨苍古,的是真迹”;次年,乾隆又得到一幅《富春山居图》,但认定“特仿本之佳者耳”。这幅作品却是《无用师卷》真迹;此前乾隆得到的是明末文人临摹、后人伪造的,因题款说是为“子明隐君”而画,于是该画被称作《子明卷》。《无用师卷》随后在清宫内府安放了187年。
1933年,故宫的重要文物南迁,包括《无用师卷》、《子明卷》在内的万余箱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当年,鉴赏家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作品。《无用师卷》上明显的火烧和修补痕迹、《子明卷》不合规制的题款位置,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考证,《无用师卷》“恢复名誉”。
1935年,故宫藏品赴英国伦敦参加展览,吴湖帆任审查委员并负责整理展品,初见《无用师卷》真容。这也为他日后辨认出《剩山图》提供了基础。正如书法家沈尹默为《剩山图》所题:“其后幅久归清内府,晨岁余与湖帆共预故宫博物馆审查书画之役得寓目焉”。
1938年秋,吴湖帆看到了上海古董名店汲古阁的老板曹友卿带来的一幅残卷,并用家中珍藏的青铜重器周敦换来残卷。由于此前有《无用师卷》真迹的审看经验,经过比对,吴湖帆确定这就是《剩山图》。《富春山居图》是用6张宣纸拼接起来的长卷,每张纸的连接处都有骑缝章。如《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连接处的上端,就盖着一枚吴正至的白文方印。虽然经过不同藏家的装裱、截边,《剩山图》比《无用师卷》窄了1.8厘米,但两段画卷合一时印章仍严丝合缝。画作中间的一处火痕,恰好就在骑缝章之下,两段画作各半。
此后,《剩山图》被吴湖帆藏入他的“梅景书屋”。他为此有了新的号:“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
360年后的两岸聚首
1948年底,《无用师卷》被运至台湾,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56年,吴湖帆将《剩山图》长卷以5000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
1993年,上海电视台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这件传世名作在电视屏幕上拼接起来。
1999年7月13日至21日,在当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地富春江畔,30多位海峡两岸知名书画家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
·上一篇文章:《富春山居图》紫砂壶上“合璧”
·下一篇文章:中国艺术品基金初显实力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artxw/115261642293D2244D561J5I133BGJ4.htm
相关内容
龙巍 | |
吴济海、李寒芳 | |
毛思倩 | |
白旭 张越男 | |
张文魁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周志军 | |
张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