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标——谢之光、林风眠、关良诞辰120周年作品展
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由上海中国画院和文汇报社主办的“海上风标——谢之光、林风眠、关良诞辰120周年作品展”6月12日—7月12日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岳阳路197号)举办。展览以近百件作品回顾、梳理三位海派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正式宣布成立,一批20世纪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家进入画院成为画师,共同开启了海派艺术的新篇章。60年来,画师研究不但是画院工作的重点,也是海派艺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是谢之光、林风眠、关良三位画师诞辰120周年。三位画师艺术道路不同,艺术风采各异,却都以独具创造力的探索,推动传统国画的现代化进程,作为20世纪重要的艺术家个案,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谢之光(1900-1976) 此次展览共展出上海中国画院院藏作品近一百件——内容涵盖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作品品类全、时间跨度大,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展览共分两部分:一楼主要展现三位大师的现实题材作品。二楼展品主要展现艺术家各具风采的艺术探索,三位大师艺术道路不同,但都在中国画的推陈出新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此次展览中不少作品都难得一见,研究前辈画家的艺术道路学习他们的艺术思想,缅怀他们为民族艺术发展而奋斗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启发和激励我们更好地为人民而创作,这个也是举办此次画展的初衷。 林风眠(1900-1991) 主办方表示:“今天我们回望这三位海派艺术大师的作品,不必仅盯着他们的笔墨、图式,而更应看到他们探索传统国画现代化的方向与思路,这些实践的可能性,能给今天的艺术创作带来颇多启示;观众能从众多直观的作品中看到,谢之光、林风眠、关良是怎样分别以三条不同的艺术道路,最终都将传统国画推向现代化的;中国近现代画坛中探索传统国画向现代化转型的,不止谢之光、林风眠、关良所代表的这三种方向,这种探索是与当时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步的,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艺术担当。” 关良(1900-1986) 沈柔坚:潇洒来去 真名士 谢之光先生早年从事年画创作,为我国第一代月份牌年画家。谢之光以仕女为主要题材的月份牌绘画,不同于一般的擦笔敷彩偏甜的画法,而是以水彩加线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他的淡雅透逸的风致。之光先生有很好的素描基础和色彩素养,加上他在艺术上的卓见胆识,决定了他创作不同画种和形式时都不落俗套,而各呈风采。当他转入中国水墨画创作之后,更突出了自己的艺术气质与个性特征。 之光先生少时先后师从周慕桥、张聿光习人物画和西画,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度从事舞台布景和商业广告画,名噪一时。(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开始接触中国画,早年喜爱任颐画风,并广为吸取众长,自青藤、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至钱瘦铁诸家,对他都深有影响。从谢之光的花鸟、走兽、山水等系列画作中,尚能见到这些前辈艺术的精神与痕迹。之光先生有着深厚的传统艺术的造诣,同时又是一位敢想敢闯的创造型的艺术家。在中国画画坛上,谢之光是一位闪烁异彩的大手笔,由于他在中西绘画上都有坚实的根基,从中国传统文人画领域中,他勇于开拓新路和突破难题,从表现技法和形式中,他不拘故常和成规,而能变化出新。记得60年代初,之光老人为上海制成万吨水压机所感动,在工厂体验生活时,以激动的心情反复绘了多幅木炭素描写生,后又匠心自运地概括、构成,经过多时推敲之后,终于绘成一幅不同凡响的《万吨巨人》的中国画力作(现藏中国美术馆),像这样以庞大的机器与众多的人物为主体、厂房内复杂结构作背景的大画幅,如果依实描绘,或处理不当,必落俗套或流于图解而索然无味,但谢之光却能以高超的简括的构成,以枯湿浓淡的笔墨变化和冷热色的冲撞晕染,使之虚虚实实,生气盎然,既显气势,又出韵味,把观者引进艺术之灵境。在五、六十年代间,谢之光还创作了《造船》《教爷爷识字》等写工业和人物的佳作。 之光先生于70岁后,创作则以大写意山水、花鸟为重点,艺术上更是昂扬投入,而进入他的高峰期,家人说他作起画来“如疯如狂”。我多次见他执笔作画也是那么充满着情与力。他每见古书画精品或当着熟人面作画时,往往要激动地高声说:“凶!凶……!”作为助兴和感叹,自然地流露着这位艺术家的赤子之心。晚年谢之光艺术上更豪放,表现力更自由自在,大写的笔姿、墨韵、彩味确是达到“凶”的力度。有知友戏说:“之光落笔就像人来疯。”这也有如古人对艺术表现的特殊境界之描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之光老人的画幅中正是活生生地跃动着作者的真情和童趣。为求特殊效果,他作画时随兴所至而不择手段,他可以随手利用指头、手掌或是纸团、竹筷,或是将水墨倾泼纸上等等,以增情趣。谢老厚重拙朴之画风自有天真自然的味道。 之光老人的写意水墨,自出新意,他善于处理浓淡枯湿、虚实变化冷热色的关系。焦墨、宿墨与淋漓水晕、淡彩的结合尤为巧妙,尤其是晚期的许多山水画作,更是饶有异趣,是画家丘壑成于胸中,而悟发于笔墨的结晶,凝重与空灵兼具,显出前人所没有的境地。 “艺如其人”“风格即人”是老话,也是真理。之光老人风格独具的艺术,正是他高尚人品的反射。他为人真诚朴素,醉心画艺,生活淡泊,洁身自好,与人为善,不求闻达,爱交朋友,朋友也都喜欢他。正当他艺术上不断升华步步上高峰的时际,不幸,不治之症夺走了这位才气横溢的艺术家的生命——1976年,他才活到76年。他生不逢辰,又“走”得太早了,人们都为中国画坛失去这位艺术大家而痛惜。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要出《谢之光画集》,嘱余为序。以上所写,是我对这位敬爱的前辈和至友的纪念。 (此文原载于《谢之光画集》) 谢之光 案头闲趣 68×34cm 20世纪60年代 谢之光 给爷爷补课 138×68cm 1958年
·上一篇文章:浙江南浔:千年湖笔书写华美篇章
·下一篇文章:798有一位“最懂艺术的保安”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artxw/20623124538G6AE445E0G75H0H9HGB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