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咋用排名定位自己 四类考生填志愿有捷径
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高考,考生成绩固然很重要,志愿填报得好不好也很重要。高三阶段,全市各区县一般会针对性地举行两次模拟考。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高质量的模拟考试与高考,两者之间紧密相关。通过模拟考试的成绩和位置,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考生情况。本期志愿宝典,特别采访了业内专家,就历年累计的模拟考数据与高考成绩关系,给四大类型考生填报志愿提建议。
关键词模拟考
优异型:一本还要保底
对于两次模拟考都能进文科前20%、理科前40%的学生,是属于比较优秀、一般都能顺利考入一本院校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在选择志愿时,要注意的意向:一,由于他们模拟考试位于群体高端,对志愿的期望也较高,一般希望同时兼得理想院校和理想专业;其二,部分考生,虽然两次模拟考试在前5%至20% (文科为例)变化,由于不能正视现实,盲目乐观,从而定位太高;其三,没有正确理解模拟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甚至简单认为,模拟考成绩加一分数段就是高考成绩,以此来选择志愿。
这些意向告诉我们,对于位于“高端”的学生,虽然平行志愿保护了高分考生,但“高分低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对正好处于文科前20%、理科前40%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第一批D志愿的守底和第二批A志愿之间的坡度设计。
不稳定型:不乐观不沮丧
文科考生一次模拟考在45%到70%,一次模拟考考进了前20%;理科考生一次模拟考70%到90%,另一次模拟考到了前40%。这类型的考生他们的成绩很不稳定。
两次模拟考的位置,如果是“退步型”,选择志愿时就要特别注意第一批D志愿和第二批A志愿以及第二批志愿的坡度设计。如果是“进步型”,说明考生学业水平提高较快,但即使如此,也要重视分析第一次模拟考试失利的原因,认真选好第一批志愿,不能盲目乐观。
稳定型:勇敢冲一冲
两次模拟考试都能进文科20%至45%或理科40%至70%的学生,是学业水平中偏上的群体。不要简单地把这类的考生归纳为“只能进二本”。必须把考生学习状况的变化、二次模拟考试位置的变化、平行志愿录取办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正确填好志愿。
这部分考生选择志愿时,要注意的意向:其一,不要盲目认为“只能进二本”,从而不重视对第一批志愿的选择,失去第一批录取的机会;其二要用好本市报考外省市院校的优惠政策,扩大志愿选择范围,提高入学层次;其三,2010年开始,本市第二批可以填报6个志愿,考生要注意选好一二批的守底志愿。
冲本型:用好报外地政策
对于两次模拟考试成绩文科在45%至70%的学生,理科70%至90%的学生,是属于样本中学业水平中偏下的群体。他们努力争取进本科,是这类考生的目标。因此,不要简单地把这类考生归纳为只能进第三批,属于接近45%(文科)和70%(理科)位置的考生被录取在本科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必须把考生学习状况的变化、二次模拟考试位置的变化、平行志愿录取办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正确填好志愿。
这部分考生选择志愿时,要注意的意向:其一,不要悲观认为“只能进专科”,从而不重视对第二批志愿的选择,失去第二批录取的机会;其二,要用好本市报考外省市院校的优惠政策,扩大志愿的选择范围,提高入学层次;其三,注意选择好第二批的守底志愿。
两大提醒
报新增专业要谨慎
每年不少高校都会开设一些新增专业。由于没有历年的参考资料,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究竟如何,考生一定要在了解清楚后作出选择。
特别要提醒的是,新增专业虽然年轻但并非就是冷门专业,像物流、会展等专业本身就是热门,因此报考者不要把这些新专业当成冷门专业来报考。
专业选择考生做主
高考志愿如果完全由父母包办是不正确的: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发展,父母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很多父母带有个人主观因素,甚至会比较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兴趣是填志愿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尤其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如果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首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发展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决定。
(原文来自于新闻晚报)
·上一篇文章:高考志愿填报需过好心理关 三大要点决定成败
·下一篇文章:高考志愿填报已经不远 几项原则万万不可忽略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gkzytb/1661291646EJK8FGK15KKFC9C5331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