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压力最大 幸福感最低(组图)
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中小学新学期开学在即,这几天,恐怕不少人的微信圈里变成了开学的节奏,当然,也有不少人大喊“不想开学”。去年,共青团浙江省委与心辰网对浙江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展开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幸福感最低。
今天起,我们关注开学季的学生心理健康,将分别推出“中学篇”和“小学篇”,敬请关注。
时报讯 马上就要开学了,对不少学生来说,开学综合征也在近期暴发。全国首家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人格成长交互平台—心辰网课题组组长韩天江这几天就接到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咨询,“咨询的学生中,初中生表示压力最大,尤其是初三学生。”
韩天江表示,这跟去年做的一个调查结果很吻合。去年,共青团浙江省委联合心辰网展开了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浙江省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学生幸福感最低,尤其是初中学生学业压力最大,明显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浙江初中学生
“压力山大”
此次调查,全省11个地区共有10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心辰网心理咨询师徐倩说,参与调查的人群是随机从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选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的,真实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学习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参与调查的13-18岁中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0%以上,近8000人。徐倩介绍,问卷调查分好几块内容,比如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家庭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得出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分。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占受调查学生的48.8%,此数据远高于2001年浙江省15-19岁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23.9%,2001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采用同类问卷调查发表的数据)。在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中,男生占18.6%,女生占30.3%。
无独有偶,2012年5月,教育部对全国31个省进行了教育质量监测,浙江有8个县的4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被抽样。监测内容主要有数学学习质量、科学学习质量、心理状况以及学校相关因素。这次的监测结果(《全国教育质量监测浙江省情况分析》)显示,浙江的初中生压力高于全国水平:47.4%感到学习压力大,30.8%有“抑郁倾向”。
家长期许过高成压力的“罪魁祸首”
“初中学生的确很辛苦,不像高中已有定位。为了孩子进入好的高中,家长给的压力也不小。”杭城某中学的崔老师分析,一个初中生,每门主课每个学期的大型考试(校级或年级层面组织的考试)不少于7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主课加起来,一个学期的“大考”在28次左右,这还不包括平时的随堂考和单元测试。
崔老师说,考试也就算了,更要紧的是家长对于每次考试的关注,“我们不会主动跟家长说孩子考第几名,但家长肯定耐不住,考后第二天就会来电话或短信咨询考试名次,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崔老师同情学生,但也表示理解家长的心情,“没办法,中考摆在面前,不看分数看什么呢?”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初中生,说到学习压力,他们有两个同样的焦虑:一是考试后的排名,二是家长给的期望值很高,但自己做不到。
陈明梅是杭州市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的负责老师之一,每月都会轮岗接听咨询热线。“热线最忙的时间在中考和高考前三个月,”陈明梅说,在她接到的热线中,有一个给她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重点初中的初三男生小杰,在中考前几个月跟家长的关系闹得很僵,因为家长给他定的目标是长河高级中学,但小杰觉得自己的成绩进不了。
家长不肯妥协怎么办?小杰选择了离家出走。妈妈紧张了,发动家人和亲戚才把小杰找回来。陈老师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家长感到错了,嘴巴上同意‘让步’,让孩子自由发展。”但实际上,家长并没放弃。几天后,家长的要求再次惹恼了小杰,他撕掉了所有的试卷……最后,陈老师当调解员,几经劝说,才平息了这场“战争”。
陈老师觉得,孩子很敏感家长要求自己考什么学校,家长的要求过高,还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建议家长用平常心,建议孩子全力以赴就行。”
近几年,各教育部门都在做“减负”,大到高考改革、小到减少中小学的“统测”,目的都是减轻学生负担,让学习变得快乐。
重点初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最严重
在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重点初中、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严重。
韩天江说,学习倦怠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与学习或就业相关的、持续的、负面的情感和动机的心理状态。当学生无法有效地应对学习压力,同时又无法获得足够多的社会支持时,就会产生学习倦怠,表现为厌倦、疲乏、沮丧,学习态度散漫、效率低下,师生关系紧张,最后影响到学业甚至造成学生的情感扭曲。
“初中学生的压力最大。因为到了高中,学生的发展有了大致方向,而初中阶段,面临中考、想要考更好的高中。”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嘉绿苑中学心理咨询站站长张皓说,尤其是重点初中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倦怠情况更明显。
《全国教育质量监测浙江省情况分析》显示,被抽样的小学生每周用于课业总时间为36.7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个小时。而被抽样的初中生,每周花在学业上的总时间为53.8小时,以一周学习五天为单位进行计算,平均每天有10.76个小时用于学习,超出成人8小时的工作时间。
一位初中老师说,除了在学校里的学习外,超过五成的初中生要参加校外补习,重点初中的学生比例更高,“一个星期要参加四个以上补习班很平常。”
韩天江已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接触过不少类似例子,“家长会觉得给孩子安排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交了很多费,就是对孩子好,但如果不是孩子主动想参加,家长强加的只有压力。”
“家长付出金钱,当然就想要回报。”韩天江说,家长最想要的回报,就是希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根据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初中阶段,普通初中的学生学习动机强于重点初中的学生,学习倦怠状态轻于重点初中学生;高中阶段,重点高中学生的主动性要高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倦怠状态也最轻。心辰网研究员严敏表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业倦怠有直接影响,如果自主性学习动机不足,就会出现学习倦怠感。
中学生出现轻微网络沉迷
在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徐倩发现,虽然没有出现严重网络沉迷的情况,但有轻微网络沉迷现象。调查发现,89.6%的中学生能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上网,11.4%的中学生存在网络使用问题,1.3%的学生会出现因为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影响到社会功能的现象。
如果按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区分,不同类学校彼此之间网络使用行为上有明显差异:初中阶段,普通初中学生的网络过度使用现象比重点初中少;高中阶段,职业高中学生的网络过度使用现象比重点和普通高中严重。
在网络使用上,娱乐占了很大比重,其中,男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比较多,女生则是网络聊天、刷微博的比较多。这些被“网住”的中学生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尤其在节假日。
“这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徐倩接触过不少“网迷”,“男生的压力大于女生,当得不到家人、老师的关注和正面认可,就会转向虚拟、更自由的网络,把无法跟身边人沟通的情绪转向网络。”
张皓在接受学生咨询时就有发现,“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成长,在人际交往中得不到满足,就会转向网络。就像有学生来咨询时首先会说诸如‘学习压力大’等边缘问题,等发觉咨询老师会保护他(她)的隐私后,才会慢慢打开心扉。”
张皓建议,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拉近跟孩子的距离,“在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只给压力。比如‘学习这么差,中考怎么办’这句话,改成‘你有什么压力,妈妈跟你一起承担’效果会好很多。孩子的感受很单纯,如果家长都认为无法承受的压力,作为孩子怎么能承受呢?”
·上一篇文章:美国华人教授:穷孩子上错高中一辈子难出头
·下一篇文章:“起跑线恐慌”并非矫情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jygc/15330231928HDAHBA2GF0D7FJ708IF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