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的教育移民潮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雷磊等
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对海外教育趋之若鹜,并非仅因为国外的教育资源更优质;综合比较,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比国内更便宜。 “如果我们在一起,你愿意移民跟我去加拿大吗?”这是著名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的一幕:男嘉宾在最后一个环节只剩下一盏亮着的灯,接受女嘉宾的“拷问”。 现在,这个问题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女嘉宾在2013年8月还在申请投资移民加拿大的等待过程中的话,她很可能无法成功了。 加拿大当地时间2014年2月11日下午,加拿大联邦政府新公布了2014年度经济计划,表示将终结投资移民政策,已积压的6.6万联邦投资移民申请将被“一刀切”拒之门外。其中,5.7万名投资移民申请人来自中国,来自中国内地的申请人“超过98%”。 2009年就提交了申请的商人王兵跻身其中。尽管2月9日他已经在QQ群里看到政策可能有变动的消息,但“一刀切”的新政正式出来,他的心还是像被猛击了一下。 38岁的南京商人韩磊的移民计划也由此被摁下了中止键。他移民就是为了孩子出国念书。四年排队等待过去了,如今大儿子已经上高一了,8岁的小儿子也开始念小学。“忽然说不能去了,孩子的成长不等人啊。”韩磊觉得自己被加拿大政府放鸽子了。 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像王兵、韩磊这样的中国大陆精英、富人,试图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通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以下简称PR)或国籍。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已经布满他们的身影。 2013年,联合国发布《世界移民报告》显示,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成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 为什么要走?渴望洁净空气和食品、资产转移,都是现成的答案。南方周末记者遍访移民申请人、移民中介和社会学专家,他们多数人说出了一致的心声:孩子,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新财富的社会调查也证实,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认可者达76.7%。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一次,中国先富起来的年轻父母们为了寻求优质的教育资源,正拥挤在去往大海彼岸的道路上,并改变着道路的生态。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变化,正是这一生态的表现,被一刀切掉的排队人群的愤怒,也对应着中国富人的焦虑。 丰裕的物质使得他们对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生活、发展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时,韩磊还是个“坚定不移派”。大专毕业的他经营着一家科技公司,买房买车,手头还有大量存款。人到中年,生活安稳,韩磊最大的希望就是小孩长大成才。虽然,朋友圈子里有人选择了“走出去”,但韩磊却是连国门都没出过。 “别人家的孩子”改变了他的态度。一次,韩磊到朋友家玩,朋友此前已经移民加拿大,小孩也在那边念书。他惊奇地发现,朋友小孩会在自己进门时打招呼叫人,说话时也彬彬有礼。而出国念书前,这个孩子并不怎么叫人。进一步了解,韩磊得知这个孩子自己还制定了计划,每天玩耍和学习都有安排,不需要监督,会自己主动去完成。 韩磊清楚记得,这孩子出国前成绩还不如自己的孩子。询问中,朋友将孩子的变化归功于加拿大的优质教育。 “再不出去,时间就晚了。”危机感瞬间占据头脑,韩磊觉得不能等了,必须送孩子出国念书。韩磊说,他担忧成绩中等的孩子会在高考里毁掉。在以成绩说话的高考中,每年只有极少比例的高中生能进入“985”或者“211”工程高校。 通过咨询,韩磊决心选择了加拿大的投资移民项目。按照韩磊的打算,等到大儿子高中毕业,就可以前往加拿大念大学。随着对这个枫叶之国的了解,当地良好的教育环境、完备的社会保障、优美的自然风光,都对韩磊产生了吸引。当然,下一代的教育不是韩磊移民唯一的考量因素。他对生活环境越来越感到忧虑,雾霾日益严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虽然,我和公司都缴纳着高额的税费,但却没什么福利。”韩磊说。 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中国的活力,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中,像韩磊这样的富裕阶层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丰裕的物质使得他们对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生活、发展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者将韩磊这批以技术和资本作为“敲门砖”的精英移民群体称为第三次移民浪潮。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着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诸多不确定性,中国曾出现过两次移民潮,分别以偷渡客和高知群体为主。 “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再也不是当时那种苦哈哈的形象了。”黄林,2001年便技术移民加拿大的广州商人,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认识的富裕阶层,更多是选择通过投资移民,目的是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作为投资移民的最受欢迎国之一,加拿大以其较高的性价比受到移民者的青睐:申请人须拥有至少160万加币(约885万元人民币)的净资产,并须向加拿大政府提供80万加币(约443万元人民币)的五年无息贷款,即可申请与家人一同移民当地。 这项于1986年推出的计划,已让许多中国人成功移民加拿大。据《南华早报》数据,仅2010年一年,就有超过3.4万名内地富豪通过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提交申请。广州的多家移民中介也表示,加拿大业务最受欢迎,许多中介公司都是靠做加拿大业务起家。 2009年底,韩磊拿到了排号,中介告诉他需要等待四到五年的时间。和韩磊同一批的移民申请者中,有人已经等待了超过5年,有人才刚刚补交了材料,当所有人的动作几乎凝在一瞬时,他们得知,自己的等待到头了。 “大氛围就是这样,必须花钱。” 作为一个生意人,韩磊后来细细算账发现,待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成本并不低于移民。移民花钱,而在国内想要上好学校却不只是花钱这么简单。 虽然在市区有了住房,但学区并不好。2004年,大儿子上一年级了,为了孩子去一个好的小学,韩磊和妻子商量花了五十多万在南京市中心买了一套学位房。而在一线城市,学区房的成本会更高。2013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就爆出有11万至18万元/平方米的学位房房源,甚至有“逆天”学位房的单价超过20万元/平方米。 搞定了学位房,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上学了。韩磊又托朋友打点了关系,花钱打点后才进入了小学。“小学里面也有好班差班,想进好班就得想办法”。 上学离家远了,韩磊又专门添置了轿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妻子也做起了全职太太,负责孩子的起居和学习督导。不久,韩磊的小儿子也出生了。韩磊的父母也加入到照顾小孩的队伍,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 “大氛围就是这样,必须花钱。”除了平时的学习费用外,逢年过节也免不了给老师送礼,以期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课余,韩磊还给孩子报了两个特长班,学习大提琴和艺术。朋友圈的孩子都这样,韩磊担心孩子不学就会落后。 等到“小升初”备考,韩磊又给孩子报了补习班,一节课数百元。等到入学,韩磊又费了好大力气托人、送礼,孩子才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中学。 大把花钱,还需要低三下四去求人,但孩子的表现却并没有提升。孩子升中学了,自制力仍然很差,妻子在督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变得唠叨。韩磊感到孩子的“教育征途”,正在吞噬整个家庭的精力和快乐。 和韩磊一样申请加拿大被拒的王兵一家,也是为了女儿惠惠的学业。王兵从一开始就讨厌一考到底的竞争性教育,希望女儿能接受西式的教育。因此,惠惠两三岁时就开始学习幼儿英语,“一年也才2~3万的学费,这点投入不贵。”坐在宽敞的教室里,以游戏的方式教学很对惠惠的胃口,这为她的英语打下了良好基础。 等到惠惠上小学时,问题出现了。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启蒙,成绩颇好的惠惠上课时会讲话和做小动作,因此招致老师激烈的批评。以往,惠惠只要高高举起手来示意老师便可自由发言,而在这个小学时,惠惠举手发言却遭到了老师呵斥。老师说,没指名让你发言时不可随意出声。 渐渐地,惠惠不再愿意去学校了,每天早上在家里磨蹭,不愿出门。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天性,他将惠惠送到了全日制的外校,一直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类西式教育的课程。然而,这片世外桃源也敌不过升学的压力,进入高中后,课程教学变得越来越紧张,女儿常常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点才下晚自习。 韩磊也发现儿子的书包越来越大,高一的课程已经增加到九门,要应付的考试也越来越多。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过于早和过于残酷的竞争,苦不堪言的高考压力,助推教育移民的增长。与其说这些教育移民是在追求海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如说“我们自己的教育太糟,异化太严重了”。 “加拿大等国优质公立学校向社会免费开放,比国内要更廉价。加拿大社会重视公平,教育也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也根本不用看老师的脸色,更不需要花钱送礼。”刘丽花,广州和中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移民中介已经十二年了。她经手的大量移民案例中,多数都与子女教育有关。“而眼下这一代父母不像是之前那么死板,对孩子的教育也多了很多思考。”刘丽花感慨地说,这一代父母可能是最好的一代父母,他们富裕,懂得尊重孩子,也愿意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刘丽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拿孩子的教育说服家长移民,是他们中介行业常用的沟通技巧:“有的家长一开始不愿移民,但是一谈到小孩教育,立马就下定了决心。” ·上一篇文章:“叛逃”教育工厂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2月11日下午,加拿大联邦政府表示将终结投资移民政策,已积压的6.6万联邦投资移民申请将被“一刀切”拒之门外。其中5.7万名投资移民申请人来自中国,而超过四分之三的中国申请人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子女教育”。 “再不出去就晚了”
更便宜的优质教育资源
·下一篇文章:钱文忠:我不相信中国的教育
http://www.zjjr.com/news/jysk/14626125127K60K00AII4JF0EK9DHH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