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高考中考学生的影响

家长对高考中考学生的影响


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临近高考中考,很多家长都会出现形式不一的心态和焦虑,有甚于比考生还严重,究竟如何看待考生的家长,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高考心理呢?

  一、消极无效型(这种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自己无法理性的面对孩子的高考,导致多方面的不良情绪和无效行为,这些情绪传染给孩子,进而影响了孩子的日常学习和临场发挥)这种家长的心态有以下几种特点:

  1、夸大重要性:要是孩子这次考不上××学校,那怎么得了?

  无数失败人士的成长经历表明,考场上的胜利者未必就是生活中的成功者。更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昭示,考场上的失败者,未必是生活中的失败者。孩子考上任何一所学校,都只意味着孩子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而这种夸大考试重要性的心态,原想引起孩子对学习的重视,但恰恰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2、关注面子:我的同事朋友的孩子都上好学校,我的孩子决不能给我丢脸。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个概念。我们的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关注自己在所处等级中的地位形象(也就是“面子”)的心理,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性格”。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动用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面子或为自己的面子增光,并有尽量避免“丢脸”的倾向。放眼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正在着装、饮食、金钱、地位、言行等等方面为自己的“面子”不遗余力的挣扎着。在孩子考试升学的问题上抱这样的心态,实属中国家长的民族秉性所致,本不该受到指责。但是,过分强调“面子”,在生活中极容易养成虚假、浮夸的不良习惯,在孩子临考期间,更是将属于个人虚荣的追求强加在孩子身上。试想,孩子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奋斗着,负担已经不轻了,何堪如此重负呢?

  3、家庭重任:我们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他绝对不能考砸。

  这种心态表现在言语上是给孩子一个死命令:“你必须考进××学校。……”孩子背着一个这样的负担上考场,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基本上是一种奢望。

  4、补偿心态:我当年没有这么好的受教育条件,一定要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

  这是很多家长的习惯性心态,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接班人。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所以认为那一定是好的,一定要让孩子得到。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被强加的负担。父母认为最好的东西,孩子未必也认为最好。这就是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领情的原因所在。

  5、监督控制心态:关键时刻,我一定要盯紧一点,不能让孩子松懈。

  6、不信任:现在的孩子都是没心没肺的,不给点压力他不知道努力学习。

  5、6两种心态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那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在这种不信任的指引下,亲子关系演变成一种“猫和老鼠”的关系,越监督越不自觉,越不自觉越需要监督。其实父母并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关键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没有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负责的。

  7、过度敏感:这次考试又退步了10分,问题严重啊!

  平时的考试成绩起起落落是极为正常的,父母的这种风声鹤唳,营造了一种草木皆兵的氛围,人为制造了紧张气氛。经常这样做,只会加剧孩子的考前焦虑。

  8、人生设计师:孩子没经验,他的未来得我给他规划。他得……才有前途。

  这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惯常心态。认为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经验都比孩子丰富,有资格作为孩子的人生向导或设计师,为孩子设计“完美”的人生道路。这让人联想到这样一种情境:父母领着孩子走上一条人生之梯,每一层楼梯转角处都有窗子,窗子外面有或好或坏的风景,父母将孩子生拉硬拽到一个窗子前,对孩子说:“我曾经在这里看到过美丽的风景,你必须打开它,必须看!”看完这个窗子,再告诉孩子:“三楼、四楼、六楼的窗子外面风景好看,你只要打开它们就好了,别的窗子你不要打开。”我们发现,他以自己的经验设计了孩子的人生道路。其实,每一个人就只能是他自己,永远不会是别的什么人。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不断闪现,不断体验,不断选择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只要陪着孩子走,让他自己去打开一些窗子,他自然会找到美丽的风景。如果开错了窗子,父母可以将一些开窗子的经验拿出来跟孩子分享,让孩子学会怎么去选择。而不是直接扮演向导和设计师。


·上一篇文章:中考高考前学生希望家长老师说的话
·下一篇文章: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经验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zkzl/141229153209AH3B1CI2FCKAAG59F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