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启蒙:为什么不要让孩子过早学画画、上绘画培训班?来听听大学艺术教授怎么说
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教育 > 美术教育知识 >

艺术启蒙:为什么不要让孩子过早学画画、上绘画培训班?来听听大学艺术教授怎么说


栏目: 美术教育知识     |      作者:佚名

本文转载自
公众号:小叶老师聊艺术

  画画是孩子表达的一种工具,一个点一条线都有其自身的意义,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会画画的。

  而在我们的身边,许许多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类培训机构学习画画,接受绘画技巧的训练,画出各类好看却却千篇一律的作品。

  对此,艺术教授叶森老师却认为,如果不了解艺术对于孩子是什么,随便教孩子画画,相当于是喂孩子毒药。

  一起来看看小叶老师关于孩子画画的看法。

  学画为什么是慢性毒药

  如同母乳喂养,辅食,再到主食,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同步匹配相应食物。

  绘画,在心智成长过程中有着相同的规律可循。

  举个例子,9岁,孩子能观察到人的动作,并画出来,有胳膊有腿有脖子,也能完全理解正面和侧面的区别。

  但5岁,大多画的是没有身体的火柴人。

  因为8-9岁,是分水岭,是从“感觉写实主义”到“视觉写实主义”的拐点。

  简单说,小孩子,画的是自己的感觉。大孩子,画的是眼睛看到的东西。

  这些规律细小而繁复,需要针对每一个孩子去观察、设计课程内容,方能满足“通过艺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养成良好观察力”的目的。

很可惜,大部分画班,做不到。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绘画班创意班美术班

  许多机构,教给三五岁的孩子们,画一样的形状,一样的填色,完成这些看起来色彩鲜艳,造型复杂的“作品”。

  学艺术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孩子,画出的东西竟然一样。这怎么可能?

  如此教法,如此画法,可以说,这样的美术老师,根本不理解,艺术对于孩子到底是什么。

  画画不是目的,激发和养成才是目的。

  这,就是喂孩子,毒药!

  这,是对孩子创造力,想象力,未来能力的毁灭性破坏。

  还能想起小时候,美术老师教给我们的简笔画么。

  看起来可爱,萌,几笔一个小兔子,大太阳。但,这是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是“大人画给孩子的画”。

  当孩子学会5笔画一个小兔子,他同时也失去了用眼睛,观察兔子的能力。

  所以说,学习画画不是目的,画是教育的载体,是具体的术。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养成良好的观察力,才是目的。

  什么样的画,才是孩子应该画的?

  画的不像是不是没有艺术天赋呢?

  以后不当画家,也要学习画画吗?

  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也许,才知道孩子如何学习绘画。

  孩子为什么要画?

  几岁的小孩子,没有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能力,更无法写出文章。绘画,成为了他在这几年当中,非常重要的表达途径。

  他们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的发现,诉说自己的情绪。

  所以,孩子的画是用来听,而不是用来看的。

  从0岁到6岁,他成长的速度极快,短短几年中再现了人类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整个历程。

  从最开始的随意涂抹,到开始画出圆和线,再到赋予这些图形意义从而获得语言,最后凭借印象、依靠想象去绘画。

  他们一步一步,重走着人类文明发生之旅,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Pablo Picasso, 1919, Sleeping Peasants, gouache, watercolor and pencil on paper, 31.1 × 48.9 cm,Museum of Modern Art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地像一个孩子。”

  这不是谦虚和恭维的漂亮话,因为任何一个小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3岁的孩子并不是6岁孩子的一半,3岁就是3岁,是一个有思考的独立个体,他看到的世界和你不一样,画的一定不一样。

  成人永远无法再现3岁时候他看到的世界。

  我们做父母的,做什么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带着欣赏的快乐,去守护他们稍纵即逝的这种能力,给他们自由,自由的的绘画空间。

  千万不要再教给孩子们,画我们觉得像的画了。

  你永远无法教会一个孩子画画。画画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画画真那么重要吗?

  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动手和绘画这些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启蒙”。

  人一生的教育,是从孩提时代的艺术教育开始。

  这,不是培养个兴趣那么简单。

  这,事关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来看一看,画画这件事都需要什么能力:动手,眼睛,语言,情感。

  绘画是按自己的意愿驱动双手。

  这样的过程让孩子通过手的自由运动感受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

  对,这是一种发现的乐趣。

  如果你教给孩子画上面的那种简笔画,临摹那种画好的画,就是在剥夺这种乐趣,会永远抹煞他动手的愿望。

  眼睛的作用是发现,观察,感觉。这也正是绘画最重要的目的——观察这个世界,然后表达。

  法国风景画家柯罗在晚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都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的看世界”。

  和画画相比,天真的看世界才是最要紧的,是为了获得自己的感觉。

  如果把成人的感觉强加给孩子,结果就是他们不会再去观察,不会再有天真的眼睛。

  最严重的,是对语言能力的灭顶打击。

  记得我第一次看电视剧《神雕侠侣》,大失所望。切,这才不是金庸笔下那个秀美若仙、清丽绝俗的小龙女,才不是那个独孤求败、黯然销魂的杨过。

  无论是陈晓、陈妍希、还是黄晓明、刘亦菲、任贤齐、吴倩莲,他们都不是,都不是我心中的神雕侠侣。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想象的魅力。

  不恰当的用大人的认识去教给孩子画具体的形象,他们就不再对语言的可能性展开想象,是在否定想象力。

  从语言的想象中,在脑海中幻化出形象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绘画,就是在训练和提高这种能力。

  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动和观察而画的画,即使在绘画技巧上不成熟,一样能够碰触到看者的内心。

  这种表达,也是孩子的一种满足。表达的满足,表达的乐趣,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愉悦和体验。

  这就是绘画的唯一目的——让孩子体验、感受快乐。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孩子应该怎么画?或者说,到底怎么教孩子画画?

  想象,创造,玩耍,分享,反思

  鸟居昭美先生是日本现代儿童早期绘画行为研究第一人,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画家。他明确的表述了孩子的年龄和孩子画画的大致规律:

1岁:感受手的运动轨迹,尽情的乱画。

2岁:眼睛追随手运动,开始赋予意义。

3岁:用圆圈和线条来画内容,来表达。

4岁:凭印象,人物除了头还有腿身体。

5岁:关注感兴趣的事,形成印象再画。

6岁:一条线做基准线,有秩序排排画。

7岁:有地平线概念,正侧背面的认识。

8岁:思维成熟,画出成人理解的画面。

9岁:转折点,追求眼睛看的真实世界。

  你看,画画的过程,是多么复杂的探索。

  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无法猜测到会发生什么,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他们不同的鼓励,呵护和倾听,给他们创造自由思考的环境,让他们尽情享受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

  说的简单做起来难,我们父母哪懂怎么画画,怎么办?还不是送美术班培训班。

  大多数人都有把孩子送美术班的经历。

  回忆一下,当时的出发点是什么?怎么送他们去的,老师又是怎么教的?

  做爸爸妈妈都很理智,没有谁是真希望孩子未来成为艺术家,或者以画画谋生。送孩子画画,说白了就是培养个兴趣,爱好,审美,拓展一下眼界,提高一下素养。

  再简单点,别人家孩子都去了,咱也不能落下。

  所以,大多也不会选那种应试、考级的传统画班,学什么素描啊油画之类。

  而是会很谨慎的选择一些涂鸦、启蒙兴趣班,轻松愉悦自由自在的挺好。

  但送去以后,事情变了,过程也变了。

  举个例子,老师是美院毕业,科班出身,认真备课,有模有样的会讲三原色,讲什么是色环和对比色,讲线条的美。

  然后,一次课画一幅画,老师做示范也有模有样,小孩子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更有模有样。

绘画班的小孩子画的东西

  每个小朋友,都能拿回家一幅漂亮的画。色彩浓烈,造型童趣十足。

  这样的涂鸦课看起来不错,和枯燥的画素描的确不一样,和简笔画更不一样。一个圈,一个三角,几笔就是一个鸭子。我们已经知道简笔画是有多可恨。

  其实,这样画更可恨!

  的确,这个结果很好看,看起来孩子有收获,这节课没白学,钱没白花。

  因为只有这样的可量化标准,老师才物有所值,物尽其用。只有这样,作为家长的大人才不焦虑,你看我们孩子画的多好,漂亮。

  艺术的过程,怎么能被量化?

  凭什么要求孩子每次都要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就是这个要求,这个结果,催生出今天畸形的美术训练教育。

  艺术,是理解世界的途径

  提到教育,不得不提一个词“成绩”,成绩观念已经无穷无尽,无孔不入,终于渗透到了艺术的世界。

  让大量的培训班画班,训练孩子画出一幅幅,必须要完成的漂亮画。

  这不是在培养孩子,这是在赤裸裸的抢劫孩子的天真和乐趣,在剥夺他们天真的看这个世界的机会,在把他们一步一步推向刻板和教条。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让孩子去观察。

The Starry Night, June 1889.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梵高的《星夜》没有一笔画成的五角星,也不是圆圆的月亮。

  为什么如此的震撼着你我?

  一定是他目光中看到的真实的世界,观察到的世界,才会有那么耀眼的星光和色彩,才会有如大海一样波涛汹涌的星空。

  所以,梵高写给弟弟迪奥的信中写道:“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朱首文小朋友的作品

  艺术,就是这样,

  不是几笔画出来的鸭子和房子,不是涂色不要超过边界。是要通过绘画的过程,去观察身处的世界,用眼睛看到独一无二的细节。

  艺术,让人能透过目光去理解世界。

  目光里有神采,有坦然,有真实,有着一种精神的闪烁。

  所以我恨简笔画,它剥夺了绘画的乐趣,把画画变成了毫无生命的背诵和训练。

  所以我恨那些让孩子们画一样画的老师,因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一节课完成一幅漂亮的画。这里强调的是漂亮的结果。

  我们要怎么做?

  我很喜欢寺山修司的一句诗:眼泪是人能够造出的最小的海洋。

  孩子首先是独立的人,是一片海洋,我们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好的艺术启蒙,是让孩子尽可能多的用自己的画笔,自己动手,体会到什么是线的力量,什么是面的表情,什么是体量感,什么是艺术中的节奏。

  这需要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老师要设计合适的讲解,互动,游戏,体验。要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懂得何时演示,何时提问,何时倾听,何时旁观,何时鼓励,何时介入。

夏加尔 Over the town, 1918

  每一堂课,都是艺术海洋中的一杯水。

  不仅要让孩子喝一杯水,解渴,获得养分。

  还要让孩子,看到水中大海的倒影,闻到大海里澎湃的味道。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科学完整诠释

    下一篇:审美力·画布上的声音|用音乐致歉:作曲家亨德尔与英国国王乔治一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