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依据对资源状况(包括其数量和质量)的考察,研究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据以确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是否捕捞过度, 以及何种类型的捕捞过度,提出合理利用资源的科学证据和相应的管理策略、选择范围以及对资源本身和渔业前景的预测。
简史 1918年苏联学者巴拉诺夫(Ф.И.Бара-нов)首先把数学分析方法引入鱼类种群数量变动领域,研究了捕捞对种群数量的影响。1939年格雷厄姆(M.Graham)提出可以用不对称S型曲线近似描绘鱼类种群的数量增长,提出了平衡产量与资源量有抛物线关系。1954年舍佛(M.B.Schaefer)说明了在中等大小捕捞水平下可得最大持续产量。50年代中期,贝费顿( ......
上一篇: 渔业资源监测
下一篇: 渔业资源增殖
标签:
【相关文章】
1.全国体育先进县
2.传统打梭
1.龙舟竞渡
2.新中国成立后
1.新中国成立前
3.健康教育
2.农村改水改厕
1.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运动
6.麻风病防治
5.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固氮蓝藻
光谱分析法
钙镁磷肥
抽样分布
草木灰
薄层色谱法
比色分析法
包膜肥料
铵态氮肥
氨化作用
爱普斯坦,E.
氨挥发
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分析仪
氨水
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
板栗施肥
1.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
丹参
生态型
(三)土地开发复垦
柽柳
(二) 农机服务站
苄呋菊酯
偃麦草
粟叶甲
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