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其他百科

核雄性不育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由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控制花粉正常育性基因发生突变或染色体缺失所引起的雄性不育性,称细胞核雄性不育,简称核不育。核不育材料主要应用于配制杂交种和群体改良。

有关植物雄性不育的报道最早见于1963年 D.J.G. 柯罗伊特(Kohlreuter) 的著作。1908年W.贝特森(Bateson)报道香豌豆的雄性不育是由隐性单基因所控制的。其后在玉米、棉花、小麦、大麦、水稻、粟、亚麻、油菜、番茄、洋葱等作物中都曾发现核不育。

隐性核不育 核不育有显性、隐性之别。隐性核不育较常见,大多是在田间发现的自然突变体。由于控制显性可育的基因Ms Ms发生突变,变成杂合状态的Ms ms,再经自交、分离出现隐性不育 ......




上一篇旱直播

下一篇荷苞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