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教育 > 中国传统文化

甘肃两处仰韶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认为,以往陇东地区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在华夏文明起源探索过程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从目前来看,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部分分布在陇东地区,这也说明了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表示,通过圪垯川遗址丰富的半坡类型晚段向庙底沟类型早期过渡的遗存,可以清晰地看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的转变和聚落的演变,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庙底沟文化的形成可能以陇东黄土高原为中心。

   仰韶文化晚期一处高等级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南部,坐落于泾河支流蒲河和马莲河之间的董志塬上,海拔1300—1400多米。遗址于1958年调查时发现,2001年确立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199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对遗址进行了两个阶段6次发掘,共揭露面积1300㎡,发现较为丰富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最重要的是揭露出一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墙宫殿式建筑F1,室内面积达630平方米。2014和202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重点勘探,共勘探面积22万平方米,在F1周围有9座时代不明的大型夯土台,俗称“九女万花台”,勘探发现“九台”外围有两重环壕。初步认为遗址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甘肃两处仰韶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

  遗址地貌

甘肃两处仰韶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

  遗址地理位置图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6-10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南佐遗址展开新一轮的考古工作。本年度批准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分为F1所在大型夯土建筑区和1号夯土台西侧两个地点。大型夯土建筑区发掘面积850平方米;1号夯土台西侧发掘面积220平方米,共发现房子7座,灰坑22个,此次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同时还开展了年代学、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遥感、土壤微结构、残留物分析、陶器科技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

甘肃两处仰韶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

  大型夯土建筑区全景

  此次发掘发现了主次分明的大型夯土建筑区和大型夯土建筑F1。大型夯土建筑区遗存整体属仰韶文化晚期至庙底沟二期早段,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以F1和东侧附属联排式房屋F3、F5、F6的本体结构为代表,这些房屋停止使用后均以夯土填实,碳十四测年距今约5200~4850年。第二期以F2、F4、F7为代表,距今约4850~4600年。其中F2为第一期房屋停用后夯填时预留的祭祀仪式性场所,其西侧室外烧结面上还发现一处河流形遗迹。第三期以打破F4、F7的“灰坑”类遗存为代表,底部常有石板、石块,排列整齐,性质不明。

甘肃两处仰韶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

  F2北部④层烧结面

甘肃两处仰韶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

  F2出土白泥条附加堆纹夹砂陶罐

  同时,本次发掘初步了解了一座大型夯土台及其壕沟的结构。1号夯土台现存平面近长方形,残存面积约880平方米,残高2-3米。其西侧壕沟局部宽约20米、深约10米。其营建方式为先挖出生土沟,再在沟壁和底部夯筑2-4米厚的护壁。壕沟所出陶片属于仰韶文化晚期,测年距今4850-4500年。夯土台年代与壕沟基本一致。

甘肃两处仰韶聚落遗址入选“考古中国”

  一号夯土台西侧壕沟区照片

  通过初步调查和勘探,在遗址的东、南、北面找到了“外环壕”,“外环壕”内面积约600万平方米,仅“九台”围绕的核心区就有约30万平方米,是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一处高等级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大型宫殿式建筑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体量规模在同时期无出其右。“九台”对称分布且位于聚落中央、宫殿区位于九台北部中央、主宫殿式建筑F1位于“宫殿区”中央,其布局之严整前所未见。“九台”和宫殿式建筑的庞大体量、台外壕沟和夯护设施之巨大规模,也都前所未见。凡此都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具有王者气象,显示陇东地区当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播革命火种 唤陇原觉醒——早期甘肃党组织和代表人物

下一篇专家:黄河流域中华文明探源取得新突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