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作为华工科技创新体系的最顶层,研究院将在统筹管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同时,重点围绕三类项目展开研发:一是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二是与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共性技术;三是难度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央研究院加强科研规划和统筹,着重解决共性技术问题,减少了重复投入,有利于资源更好共享,实现更高水平的研发创新。”华工高理PTC热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邹勇说。
具体操作上,研究院向各核心子公司征集项目并筛选论证,对3类重点项目组织协同攻关。各核心子公司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产品和工艺的创新,同时承接研究院研发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华工正源数据中心产品线总经理许其建认为,“研究院的实体化运作,有利于合理配置各层级的科研力量,为重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提供支撑。我们的1.6T光模块及更前沿产品已列入中央研究院重点项目,有望尽快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可以说,研究院的实体化,补上了华工科技创新体系的最关键一环,将成为公司创新资源聚集平台、高端人才聚集平台,成为光电子信息产业强有力的创新策源地之一。”华工高理感知事业部总经理王瑞兵说。
6月28日,在华工科技首届“创新日”活动中,22位院士、专家受聘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九峰山实验室等多家高校、创新机构、智库和企业签约成为研究院合作单位。
聚才成势
武汉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名副其实的科教名城。华工科技起源于校办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如此“地利”与“人和”,使华工科技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发挥地利、人和优势,华工科技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我们制订了《核心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搭建共建、共享、共创、共育机制,推进工程硕博培养,建立完善体系化、精准化的职业全周期培训体系。”华工科技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张勤介绍。
走进武汉理工大学校园,一股蓬勃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今年3月21日,华工科技向我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华工科技奖学金’,签订了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协议。”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超群告诉记者,“目前的人才联合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企业员工攻读非全日制硕博,在读硕博去企业实习实践。企业依托高校的教育科研优势,高校也能共享企业的资源,共同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华工科技建立了三级人才培训体系。“早在10年前,我们就实施了青苗计划,主要面向985、211等院校优秀毕业生,通过导师指导、专项训练缩短人才成长周期。近年来,公司陆续启动菁英计划、高管充电坊等,旨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张勤说,截至目前,已举办8届青苗班、3届菁英班和18期高管充电坊培训。
“我参加了2018年启动的菁英班学习,由行业知名教授授课,2年全方位培训让我收获满满。”华工高理董事会秘书任茜茜兴奋地谈起学习感受,“白天上课,晚上小组讨论,许多前瞻性问题大家都很有兴趣。最大的收获是视野更开阔,更有大局思维了。”
在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千方百计培养人才的同时,华工科技着力健全以创新能力、价值贡献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改善创新环境,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公司制定了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鼓励聚焦关键技术研究与重点问题进行创新创效。对于研发新产品产生经济效益的,按该产品税后所得利润的3%奖励主要研发人员和团队。2015年起,公司还设立“百万创新大奖”,奖励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团队。
“2022年,华工高理高压快充PTC加热器团队获得华工科技技术创新贡献特等奖,NTC温度传感器大规模高效制造工艺自动化研发团队获得技术创新贡献二等奖,还有一批创新成果受到表彰。”作为华工高理的人力资源总监,张金桥对此颇感自豪。
上一篇: 《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施行
下一篇: 青海海东“村转居”民众“迁”出幸福路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08 zjj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长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