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有机共同体”中外艺术家公共艺术展启幕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佚名
2018年11月4日下午,由顺义天竺镇政府与北大资源集团文化艺术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有机共同体”公共艺术展于顺义北大资源双创园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千年时间画廊组织出品,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批评家、策展人王端廷,批评家、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高岭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高远博士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展人。 此次“有机共同体”公共艺术展得到国内外十七位艺术家的支持,他们分别是蔡志松、陈文令、卢征远、管怀宾、任戎(德国)、华庆(斯洛文尼亚)、沈敬东、艾松、巴拉特?辛格(印度)、丽金(印度)、唐华伟、王成普、刘一侨、王斐、孙晓晨、金增贺、刘辛未,共计五十余件雕塑装置作品精彩呈现。 在开幕式上,北大资源集团副总裁、北大资源集团文化艺术有限传播公司总经理林渊表示:“近年来,艺术已辐射到城市、大众生活及公共空间,为了满足城市人群的精神需求,给大众心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增加城市生活美学互动空间。北大资源集团以自身优势,结合首都机场、空港经济圈、保税区、新国展等地缘优势,着力打造以艺术馆为特色,涵盖文创活动、艺展传播、科教娱乐及商业休闲、创意办公一体化的文化科技融合双创园区。” 策展人高远对于此次公共艺术展主题“有机共同体”有如下阐释: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区分了所谓的“共同体”与“社会”的两种人类组织形态。其中,“共同体”的有机属性在某些方面类似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社会构成方式与人群组织形式。其强调排他性的共同生活,基于血缘、情感、伦理和道德的结构形成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共同体;与之相对,“社会”的公共性和个体的独立性则构成了一种“机械聚合的无机体”。滕尼斯所提出的“共同体”和“社会”两对概念与涂尔干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似,都是作为描述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理想类型。排除其理论强烈的二元论色彩,本地网络密集型、本质意志超越选择意志、目的与手段完全合二为一正是某种类型艺术表达的关键词,这类艺术创作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是一股强大的暗流——农业文明思维特有的先验色彩与自省意识决定了其流向。滕尼斯认为,共同体中的行动是从一种先验和必然的整体性中出发的,而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某种先验的力量恰恰基于这样一种组织类型。在这类“共同体”环境下的艺术创作、艺术生态的有机性不仅仅是一种生命形态的循环往复,更是构成艺术观念的内在驱动力;巫术、民间传说、江湖逻辑以及群体意识都成为构成艺术“有机体”的关键因素;自我消耗与内省,自我复制与互视,正是这样一些看似非理性的逻辑构建了中国当代艺术特有的自我意识。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批评家、策展人王端廷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当代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当代艺术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很早以前艺术品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这些年逐渐变成了一种大众的精神消费品,主要的表现就是‘公共艺术热’,仅2018年到现在就有十余场大型公共艺术活动。近年来‘公共艺术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市中的社区文化建设,另一个就是乡村文化建设。在中国推动公共艺术建设的动力有两个——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比如这次展览主办方北大资源集团文化艺术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这也反映了一个现象,艺术终究不是少数人(或贵族)的专利,它应该是整个社会所有民众的一个共同拥有的精神文化!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体现。此次展览主题为“有机共同体”,所谓“有机共同体”,我觉得是艺术与民众的一个有机结合,同时从物理空间来讲,它也是艺术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一个有机结合。本次展览汇聚了国内外17位艺术家的作品,形式多样,作品质量还是不错的。 此次展览学术主持、批评家、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高岭教授向雅昌艺术网介绍道:“此次展览选择的艺术家多为知名的中青年艺术家,比如蔡志松、陈文令、沈敬东等,所以展出作品的整体水平高;在内容上涉及多方面,有的关注社会、传统文化、个人心灵等;这些作品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适合于在户外长期陈列,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公共艺术展。对于‘有机共同体’,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天竺镇有不同的人群可能因共同的精神需求而聚集到这儿;其次,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因为艺术来到开放包容的首都北京,也因为这次展览相聚在这里。” (来源:艺术中国)
·上一篇文章:深圳文交所联手新财富 深耕文化金融领域
·下一篇文章:北京:“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绘大展”开幕 组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artxw/181110151763CDE2D65J0951GKGAG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