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主任罗瑶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王牧雨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9日电 (记者 丁思)“敦煌艺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宗教艺术上,还体现在东西方人们交流交往的多元性。”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主任罗瑶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说,举办敦煌石窟艺术展,更要将敦煌壁画中的“人间万象”提炼出来,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原其价值,立体化呈现给海内外观众。
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世界文化瑰宝,有着千余年的历史。不同民族与多种文化在敦煌交汇、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丰润厚重的敦煌文化。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艺术最精美的石窟寺遗址,是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和文明互鉴的结晶。
2022年8月29日,“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揭幕。图为展览现场。敦煌研究院供图
由通识展到专题展:呈现壁画里的人间百态
“敦煌艺术展览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早期国内一批年轻艺术家前来敦煌考察,对敦煌石窟壁画震撼不已,一边考察一边临摹、速写,返回后便开始办大小不一的展览。”罗瑶说,这是敦煌石窟艺术最早的展览雏形。
1948年,时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在南京首次举办大型敦煌艺术展,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也希望借此让更多人关注和保护敦煌莫高窟。1951年,在故宫午门举办展览。1955年,“敦煌展”第一次走向海外赴印度、缅甸,精选了大批壁画临摹复制品,随后还前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蒙古国等国家设展。
罗瑶说,早期的外展更侧重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的意义,展品多为珍贵文献、壁画临摹复制品,有大幅的经变画、单体佛像菩萨、复制彩塑、洞窟照片等,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敦煌石窟艺术,知晓敦煌故事。
2022年8月23日,“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在香港开幕。图为展览现场,嘉宾们一同观展。敦煌研究院供图
20世纪80年代,敦煌学蓬勃复兴,敦煌研究院对外交流展览日渐增多,展览的主题、方式等都进行了创新。
“展览不能仅是通识展,还要有专题展览。”罗瑶说,1988年,该院探索进行大型专题性艺术展览,“中国西夏展”首次走进日本,包括西夏壁画、文献、莫高窟出土的西夏文佛经等,这是基于敦煌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土耳其、蒙古国等20多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举办过敦煌艺术展。
未来,展览将更加侧重“敦煌壁画里的人间万象”,体现人文交流的多元性。罗瑶说,展览不再只呈现菩萨、伎乐天、飞天等宗教人物画像,而更加侧重挖掘敦煌壁画中中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百态,包括他们的服饰、妆容、家具、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等,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呈现,不是画家的凭空想象。通过对这些具体内容进行跨越时空的梳理和比较,体现各民族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注重参与,拉近与观者距离
2022年8月18日,“灿烂记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犍陀罗——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在敦煌研究院揭幕。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于1994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承担着典藏研究、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导赏服务等职能。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