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其他百科

(二) 农田除涝治碱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北京市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新中国成立时,地下水埋藏深度只有2米左右,低洼地区不足2米。由于地下水位浅,加之降水量年际、年内分布十分不均,招致历史上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无雨干旱,盐碱严重。全市盐碱地面积达4.65万公顷,易涝地面积16.72万公顷。1949—1959年的11年中,曾发生过7次大涝,平均每次受涝面积15.19万公顷。“春熬硝,夏打草,秋捞鱼,冬外逃”,是低洼易涝盐碱地区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除涝治碱做了大量工作的主要措施是:

调整排水系统,实行分割治理。为减轻大兴县和通县南部地区的客水压力,开挖了新凤河,将凤河上游沥水导入凉水河再注入北运河;开 ......




上一篇(一) 农田灌溉

下一篇(一) 管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