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学堂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请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者:蔡朝阳       来源于:家长学院

而课文描写的母亲的诉说过程,着眼点在两位大人,没有片言只语讲到小兵的感受。但我不敢去设身处地的感受小兵的心情。这时候,小兵究竟会有怎样的心态,他是难堪,是悲伤,是骄傲,还是麻木呢?

不能说小兵的妈妈不爱他,但爱需要有更好的方式。比如,妈妈是不是可以一个人去买药,免得小兵去忍受玩具诱惑而不得的痛苦。妈妈也可以只对售货员阿姨说谢谢关心,不必要在陌生人面前提及家庭的困境。妈妈还可以,或者如果患病的父亲还能起床的话,可以用常见的材质制作一个玩具给小兵,也许,这个亲手制作的玩具,会比商店里的玩具带给小兵更多的安慰与快乐。毕竟,父母,你们也许有着万千的生活艰难,但你们是成年人,成年人要担负成年人的责任,不能将本该成年人承担的责任推给一个孩子啊!

一位叫芦笛的网友曾描述过他贫穷的母亲为这个家庭所做的:这冬夜里温暖的火炉旁真是人间仙境,世上大概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的幸福。那的确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光。那全家围坐在小小的火炉旁言笑晏晏,天伦之乐融融泄泄,满室皆春的无数个漫长的冬夜,从此也就化作了心灵里的小小的火炉,一直在我的生命中散发着无穷无尽的余热,温暖着我的整个内心世界。(芦笛凯迪博客)母爱,可以使匮乏的生活充满天堂的光辉!

而课文中小兵的妈妈全不是这样,她对其生活困境的诉说近似于贩卖,似乎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可以是倾诉对象;售货员阿姨,则类似于《祝福》中同情祥林嫂的柳妈,她们在啧啧感叹时,她们只是被自己的感动感动了!这里,小兵的正常欲求,乃至个人感受,丝毫没有引起成年人哪怕一丁点儿的关注。就没有人意识到小兵的言不由衷吗?就没有人想过,小兵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们只是单纯的赞叹着、感动着、咀嚼着,浑没有想到,这对小兵来说,也许是一生中艰难的时刻。归根到底,小兵,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其正当需求被忽视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课文中那些身为人父身为人母的成年人,她们其实目中无人。

母爱的贫困还在于,她竟然丝毫也不知道游戏和玩具对孩子的重要。如果知道,她还会这样轻易的让小兵拒绝内心的渴求吗?我想,这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不需要去读多么深刻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只要自己有过童年,便会知道,拥有一件渴望得到的玩具,能够无忧无虑地游戏,是多么的幸福!

华德福教师马丁•洛森在《解放孩子的潜能》中说,童年时间最长的动物,玩的时间也最久,也就是最聪明的动物。从生活中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是从游戏开始的,童年的游戏是创造力的最高形式。从而,游戏是一种精神营养,孩童通过游戏,通过这样一种类似于仪式的方式,实现一种富有意义的转化。记住这一点很重要,马丁•洛森说,尤其是当我们走进玩具店的时候。一辆玩具汽车,在大人眼中,可能只是玩具,而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全部的意义所在。

那么,小兵所失去的,仅仅是一辆玩具汽车而已吗?

三、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

课文说:“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本来,走笔至此,也可以结束了。尽管存在着巨大的价值黑洞和成年人的极端自以为是,但小兵拉着妈妈的手,走出商店,仍可以看作一个悲凉的故事。悲凉不在于小兵的失落,而在于故事里的成年人眼中没有儿童。

但全文尤其不能让人忍受的是作者特意添加的一个结尾,这个结尾的拙劣,已经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大概是为了进一步增加故事的教育意义,使更多的孩子学会体谅和爱,作者捏造了第二个懂事的孩子。

售货员阿姨感动之下,回家将这件事告诉女儿。女儿二话没说,马上挑了一辆漂亮的玩具汽车,要送给素不相识的小兵。就像小兵的感受被忽视了,小女孩的接受过程和思维转化过程也被忽视了,因为叙述的简单化,送车的这个表现过程生搬硬套,充满了成年人的自以为是、一厢情愿。前文已经讲过,儿童世界有自身的逻辑,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经济紧张与宽裕,并没有直接的感知。这位小姑娘,就没有疑问吗?为什么小兵的爸爸一生病,家里就会穷困?为什么甚至会没有买玩具汽车的钱,为什么小兵竟然可以不要汽车?有太多的为什么,会从小女孩头脑中生出来,可是作者只字不提。我努力想说服自己相信世界上确实有这样为人善良而头脑简单的小女孩,但我只想出一条理由,因为这个女孩子不喜欢汽车,只喜欢kitty猫,只喜欢芭比娃娃。

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提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说世间从未有过爱玛•包法利这个女人,小说《包法利夫人》却将万古流芳。这是福楼拜杰出的写作技巧带来的。相反,因为明显的说教意图,因为成年人的自以为是和蛮不讲理,终使得这篇课文虚假而矫情。就像一位小学教师的点评:在这篇课文中,圣母、圣子、圣女三位一体同时降临,演绎着一出美丽的神话。胡编的情境,捏造的语言,虚拟的情节,企图昭示圣人的无量功德,进而实现对世人的精神洗礼……洗礼不成,反受毒害。

滥情就是这样炼成的。犹记得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回后宰门小学参观,小学生集体歌伴舞,曰: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一时间雷倒全球华人。而龙应台却说,那个柏克莱教授,对于在成人意志下起舞的孩子,他流露的是哀矜,是怜悯,不是自觉高尚的轻视,不是轻浮傲慢的讪笑。(龙应台:《从<连爷爷您回来了>想到的》)

2008年

附文

当道德说教遭遇无厘头

放学,菜虫总会一路跟我描述一天内学校发生的趣事,边说边笑。这一天,菜虫说:李秀木说,要一枪把那个小男孩电死,然后全班同学都笑死了。我听不懂,就追问,怎么回事啊?菜虫描述道:课文里有个小男孩,叫小兵,他爸爸生病了,他很想买一个玩具,但是没买,要省下钱给爸爸看病,老师问,要是你,你会怎么办。李秀木站起来回答说,我一枪把他电死。

我听明白了。现在,就在今天,菜虫学到这个课文了。对于菜虫如何看待这个课文,如何看待小兵这个人,我确实很关心,但李秀木这个无厘头的回答,还真出乎我的意料。

关于语文教材,我一直引以为忧。2008年时,我们指出小学语文教材有“四大缺失”,其中两个是儿童的缺失和快乐的缺失。很显然,在《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文中,同时存在着这两大缺失。所谓儿童的缺失,并非指缺少以儿童为主角的故事,而是指在故事中,儿童视角或者儿童本位的缺失。本文中,小兵的表现完全不像孩子,而是作者以成年人思维方式的强加,呈现了懂事而不快乐的儿童。这是道德说教非常明显的课文。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篇课文。人教版小学教材中,凡以母亲与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几乎每一篇我都仔细读过,发现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随意篡改经典,不尊重原作;比如语言呆板,缺乏灵性;再比如常识性与科学性的错谬比比皆是等。无怪乎家长要忧心忡忡了。之所以前几年民国小学教材大卖,恐怕也与家长对当下的小学教材不满有关。今年热卖的一种叫《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清末民初启蒙读物的发轫之作,据说胡适就是读这个长大的。这些教材与当下的小学教材放在一起观察,也令人颇有感慨。之所以小学教材是重要的,就因为,一定程度上,小学教材奠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线。就此而言,我们无论多么重视小学教材,也是不过分的。

不过呢,因为我一向重视与菜虫的亲子共读,对教材的担忧也并不算严重。因为我知道,人的大脑就是一个比特之海,容量无限。只要我们给孩子读更多更多的优秀读物,自然会把那些不好的课文稀释掉,最终影响以趋于无。基于这种认知,以及亲子共读所带来的快乐,我不断给菜虫读书。每晚的共读时间,成为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之一。而讲述过的故事,都会一一在菜虫心里留下印迹,在日后的某一瞬间突然复活。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少年成长,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下一篇要“塑造”而非“雕琢”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