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教育奠基中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199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世纪之交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谈松华
199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上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共和国教育发展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产生了现实而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纲要》是在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等,都对《纲要》的起草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8年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教育工作研讨小组,到1993年正式发布,《纲要》的起草整整经历了4年多时间。在4年多的起草过程中,社会各界和教育界人士广泛参与研讨,还通过驻外使馆并专程赴美听取海外学者和国外教育界专家的意见。确实可以说,《纲要》是领导、专家、教育工作者、社会各方面人士共同参与,在许多次研讨修改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作为一名自始至终参与研讨和起草的工作人员,亲历、亲闻、亲为,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国务院教育工作研讨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负责组织协调。研讨工作从调查研究入手,包括由专家组成的若干专题调研组负责教育战略、各级各类教育、农村教育、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改革等专题研究;有由研讨小组直接主持的汇报讨论会,听取地方和部门教育现状和发展改革的思路,我本人就是在参加省、市汇报讨论会后留下参与起草工作的;还有由研讨小组组织的专题报告会、讨论会,组织各领域专家、行政官员和起草组成员进行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
教育事业关系方方面面,教育文件必须比较全面地反映各界人士,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因此,《纲要》制定的全过程非常重视征求各方面意见,听取各种观点和建议。1988年7月,研讨小组在北戴河召开有400所左右的大学校长和各省市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的会议,专门征求对《纲要》初稿的意见,会议代表还受到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纲要》对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纲要》提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教育发展的方针和目标上,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基本战略思想和基本政策,经历了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将载入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册。马克思说过:“纲领是一面旗帜”。《纲要》发布16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展证明了:它是指引世纪之交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一面旗帜。 本报记者 柴葳 整理
□链接
对教育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适应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个纲领性教育文件。
《纲要》对教育体制改革作出全面的谋划和部署,明确提出:“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的目标,并分别对办学体制、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思路和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纲要》明确指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为逐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明确指导。
推荐专题: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教育及科研发展回顾展
上一篇: 教育回望:2001年实现"两基"是中国教育新里程碑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08 zjjr.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家长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