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教育百科

教育回望:1999扩招让高教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教育奠基中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1999年 高校扩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原司长 纪宝成

教育回望:1999扩招让高教发展驶入快车道

  1999年6月2日上午,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告诉我:国务院决定今年要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我很吃惊,因为觉得时间晚了,忙问扩招多少,她说要比去年增加100万人。当时我一下子跳了起来,说这绝对不可能。至立部长又问我:你觉得最多能扩招多少?我仔细想了想说:“最多50万人。”至立部长认同了,并且强调这是国务院的决定,要迅速落实,马上落实。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大扩招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扩招规模的决定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此前至立部长曾两次亲自到我的办公室,征询我对高教发展改革的意见,一次关起门来谈了两个小时。其实那个时候她已经在为扩大招生作各种调查研究了。能扩招多大幅度,她自己是心中有数的。所以我说50万,她一下就同意了。

  当时各高校招生简章已经发出去了,正是7月份高考,学生在忙着填志愿。国务院关于扩招的决定改变了正常的部署,一切工作安排都转入特殊应急状态:6月2日下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召开司务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方案;4日上午教育部召开部长办公会,听取发展规划司关于扩招的规划;7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招的精神和扩招方案,我还起草了专门给李岚清副总理的报告;13日,各省市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市长和教育厅厅长齐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同志作了部署安排,要求做好扩招的各项准备工作……

  从6月2日到13日,短短10余天的时间,一切部署安排到位。

  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显现,针对某些专家扩招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观点,当时的教育部包括至立部长并不同意。教育部党组认为,扩大招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三个需要”——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扩招对于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10年过去了,历史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有些人不了解情况,把板子打到教育部头上,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公平的。

  2000年,高校招生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从2006年开始,高校招生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提高质量被确定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高校扩招使我国快速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带来了教育内部的全方位变革,同时也是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社会的就业观念,都应该作出相应调整。高校扩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避免。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记者 汪瑞林 采访整理 

  □链接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即可认为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经过1999年开始的持续扩招,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320.5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达16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我国迈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前8年达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2006年,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同志指出,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今后应该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上来。

  如今,我国高校招生已达600多万,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

  推荐专题: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教育及科研发展回顾展

 

国庆专题—建国60周年中国教育及高校科研回顾展

 




上一篇教育回望:2000年落实“减负”从研究学生开始

下一篇教育回望:1998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